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聚焦 > 正文
今日聚焦!温州市眼库成立18年的 三个“第一”和无数“感动”
来源:温州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3-05-11 10:38:25    

接收角膜捐献总量达1450例,为近4500名角膜盲人实施各类角膜移植手术,在杭州、宁波、海南博鳌三地建立了分库,角膜移植手术等待时间在2~4周就可以进行……成立18年的温州市眼库,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。今天,我们来看看即将年满18周岁的温州市眼库曾经的数个“第一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第一张眼库角膜捐献志愿书

温州市眼库成立于2005年12月。

2007年的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叶小燕,是一名左肱骨骨肉瘤晚期患者,在左腿高位截肢的手术台上萌生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。

2008年1月末,这个在截肢后仍被医生告知仅剩几个月生命的女孩,填写了温州市眼库的第一张“眼库角膜捐献志愿书”。她说:“我不知道哪一天会离去,只想过好每一天,帮助一些人。”

第一例眼角膜捐献

叶小燕的故事感动了金华的陈月季,当时她因胰腺癌长卧病榻,也想要捐献眼角膜,在离开之后留下点希望。

2008年5月3日,陈月季走完了56年人生。温州市眼库医生赶往金华当地医院实现了她的捐献愿望,并连夜赶回温州眼库,以最快的速度对角膜进行了处理和保存,第一时间移植给需要的病人,帮助两名角膜盲人恢复光明。

“希望我妈妈的奉献,能让更多人实现看到光明的愿望。”陈月季的女儿说。

在陈月季去世52天之后,乐观勇敢的叶小燕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,她们分别成为温州市眼库第一、第二位留下生命礼物,带给他人光明的捐献者。

第一名捐献协调员

温州市眼库成立后直到2008年才破冰,接收到第一例角膜捐献,也是在这一年,眼库有了第一名捐献协调员。

当时,整个社会对捐献都还处于启蒙阶段,眼库的工作也刚起步,只能不断地向国内外的眼库学习,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。“一开始进行捐献协调时还是有点害怕。”协调员陈小雁说,“但是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捐献者感动,为受捐者复明高兴,开始觉得我怕什么呢?我在做好事呀!”

陈小雁曾经在2010年遇到弥留之际眼巴巴地望着丈夫、叮嘱他“快给医院打电话,让医生来取我的眼角膜”的40岁缙云捐献者卢建惠;2012年时见到过身体虚弱,仍在寒冷的夜晚走到离家两公里远的村口,等待她们上门办理捐献手续的东阳捐献者任华萍;在2013年经历过正值壮年的龙湾医生徐护根因病去世,亲人痛不欲生,但仍然坚定地捐献出眼角膜,“我们都是医护人员,人虽然走了也希望可以再救死扶伤”。

“这么多年,我曾经好几次想过放弃,因为太多的拒绝、不理解,这个工作真的太难了,但是经历过、见到过这些捐献者之后,我再也没有想过放弃这件事。”陈小雁说。

现在温州眼库已有三位协调员,他们步履不停,一直搭建着生与死、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桥梁。他们24小时待命,无论严寒的冬夜还是酷暑的正午,“接到电话马上就要出发,因为角膜要在捐献者逝世之后的夏天6小时,冬天12小时之内获取,时间长了细胞就失去活性了。”协调员黄礼貌说,有时开车几小时赶过去,家属却不捐了,“这个时候只能克制和引导,最终不管他们做什么决定,我们都支持,这是我们的工作。”

这么多年过去了,社会层面对捐献做了许多的宣传和动员,大众对捐献这个概念不再陌生,但多数潜在捐献者仍然选择拒绝。

目前温州市眼库协调员所接触的潜在捐献者当中,角膜捐献成功案例所占比例不到10%。“虽然看到等待移植的病人很痛苦、很着急,但也只能强制自己用平常心看待,只能引导和陪伴,因为决定权在捐献者和家属的身上。得要有这个边界感,才能当协调员。”黄礼貌说,“有的家属不捐角膜,是因为逝去的亲人眼睛是那么漂亮,有的家属捐献角膜,也是因为亲人的眼睛那么漂亮,要让它留在这个世界上。”

留下生命的礼物

10多年来,温州市眼库不断开展社会宣传、拓展捐献宣教渠道,努力提高社会大众对角膜捐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角膜捐献者队伍。

捐献数量从2008年的13例,2009年的14例,增长到2020年之后的年均250例,角膜病患者从全国各地赶来求医。在温州市眼库排队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,等待时间从最初的一年逐渐缩短到半年、三个月,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角膜捐献队伍,目前的等待时间在2~4周以内就可以进行移植手术。

温州市眼库的办公室外面有一面留言墙,上面贴着很多角膜移植患者用爱心卡片留下的话语和感谢信:

“你的眼睛给了我,是不是我看到的东西,你也能看到?妈妈说,这是很珍贵的礼物,要我一定要好好珍惜,谢谢你的礼物!”2020年7月,7岁的小桉因外伤失明,一枚清澈透明的角膜移植到了小桉受伤的左眼中,当年9月,小桉恢复视力到0.25,开始正常地上学和生活。

“丈夫的角膜获益于他人,而且身边也有人早就做了角膜捐献的登记,受到他们的影响,我也要将这份爱和光明传递下去,让更多角膜患者重获光明!”余女士的丈夫因为角膜病接受了移植手术,而她自己也主动报名,成为一名角膜捐献志愿者,继续将爱心传递下去。

“你给了我哥哥光明,给了我们家希望,给了我追求美好生活的盼头,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!”听力残障者章大伯遭遇车祸又失去了视力,2022年7月经过角膜移植手术之后重见光明,生活又可以自理了,一家人其乐融融,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。

温州本地人小叶长年卧病在床,母亲一直寸步不离在身边照顾他。2023年2月,小叶病情恶化,家人在悲痛之余,看到了社区宣传栏上粘贴的倡导捐献的海报,也萌生了捐献亲人眼角膜的想法。“小叶的姐姐是一名医学生,她也跟我们说,角膜捐献出去是可以拯救盲人的,所以我们就决定了,希望小叶在身后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。”小叶的爸爸说。小叶成了温州市眼库第1400位捐献者,为这个世界散尽了最后一丝光和热,两名角膜盲人因他而重获光明。

叶小燕、陈月季还有小叶,他们的名字与其他捐献者的名字一起,都镌刻在了温州基安山陵园红十字博爱纪念园里的捐献者纪念碑上,供世人缅怀。

原标题:温州市眼库成立18年的 三个“第一”和无数“感动”

记者陈忠通讯员杨璞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